跨性別母職剪影

對有小孩的跨性別女性來說,母親節有特殊的意義

熱門文章跨性別翻譯著作

有靈 和 強納森

5/9/2023

【翻譯著作】跨性別母職剪影
本篇文章原刊於 Empowered Trans Woman
原文作者:Cassie Brighter
原文出版日期:2020/05/11
譯者:有靈 和 強納森
校訂者:常衿

譯者筆記:

禮拜天就是母親節!酷兒翻越這禮拜將連載一篇跨性別母親生命經驗分享的長篇報導。譯文主要分享多重的跨性別母親的生命經驗,勾勒跨性別母職的多元樣貌。我們在這篇內將看到原文作者針對自己的身體、跨出去及成為家長過程的感想以及她是如何跟前任和孩子們和解;原文作者所做出的一份調查美國跨性別母親生命經驗的小問卷;和13名跨性別母親的生活畫面。我們來一起看見跨性別母職的剪影~

如何丈量我們的女人味?

母職 —— 對於很多人來說,是女人味最深層的表現。對於生長過程中沒有子宮的女人來說,我們與母職的距離看似與《綠野仙蹤》中的堪薩斯州與奧茲國、《彼得潘》中的英國與夢幻島的距離一樣遠。我們敢做這個夢嗎?

我親眼目睹了三次懷孕和三次分娩。我承接著三位新生胎兒在我臂膀中。我看著兩位令人景仰的順性別女性在陣痛中規律呼吸、管理自己的焦慮且度過痛苦。我懷著敬畏和崇拜的心情看著這些女人從她們的子宮中孕育出生命。這是我永遠無法辦到的事情 —— 我的身體不允許我這麼做。

我的第一任配偶在 27 歲時懷孕了。我當時年僅20歲,但我非常高興。對自己的性傾向和性別充滿困惑的我,深怕自己永遠沒有機會成家 —— 而如今我們走到這一步。

我的配偶懷孕34週時,我們從佛羅里達州的衛星海灘開了五個小時的車,到坦帕更改我的居留證。「放心吧」,我的配偶告訴我,「我家人的分娩時間都是比較晚生,我們還有時間」。在坦帕的旅館客房裡入睡前,我開玩笑地對她說:「如果你羊水破了的話,不要叫醒我」。我們笑成一團。

清晨五點鐘,她把我叫醒。「羊水破了」她說。

我們匆匆爬上我們的小廂型車;我提心吊膽地開車回家,而她則在兩腿之間夾著一條毛巾。我們其實不需要那麼擔心的 —— 到了生產中心之後,我們又熬了七個小時的待產時間。

我們決定用嬉皮的方式生產:昏暗的燈光,不吵不鬧。我女兒的頭露出來了,她用看似嫌惡的表情斜睨著我,彷彿在想著:「外面的世界好爛!我想回子宮。

她的手握住我的小指,她的手指纖細而有力。

埃琳娜1986年6月出生。

2001年6月,在我歷經離婚、生活劇變並進入一段新的婚姻後,埃文出生了。他是一個剖腹寶寶,當我抱著他的時候,他呼了一口氣,我彷彿聽到他說「嗨…

我回他說:「哈囉,小朋友」。

經歷流產後,艾瑪才來到我們的世界。這次的經驗包含了非常多的焦慮與擔憂。流產導致我的第二任配偶陷入長達一年的憂鬱。

而且並不只有她。她所不知道的是,我當時也在對抗自己心中的惡魔。每次去醫院做超音波檢查的時候,我們都一起去 —— 但我是隱形的。沒有人跟我說話,沒有人肯認我的存在。

這一切發生在南美洲。在西班牙語中,單數的「你」和複數的「你們」分得很清楚。診所的員工都用單數的「你」。他們指的是我的配偶,而不是我們。他們會對她說「你來這裡」。然後我會跟在後面,就像幽靈或影子一樣。

我還記得看到第一張超音波掃描圖 —— 生命的奇蹟正發生在她的子宮內。她的身體正在孕育一個全新的生命。

我們抱著彼此。寶寶很健康,一切正常。母子均安。

我去廁所坐在地上哭。我承受著她和我的壓力,她和我的焦慮,再加上另一種感覺……這另一種感覺是什麼?嫉妒。羨慕。苦澀的羨慕。我永遠、永遠不會知道在我體內孕育生命是什麼感覺。

算了。孩子們健康快樂地長大,一切順利。

過了許多年,2017年的某個禮拜天早上,我躺在床上胡思亂想。當時我接受荷爾蒙治療已經一年了,可以感受到自己的乳房正在脹大,身體正在改變。我的心迫不急待地想像著未來,描繪著即將到來的現實。

一個想法突然擊中了我,就像閃電一樣。「你永遠,永遠不會有第一次的月經。等也等不到,動手術也沒用,絕對不會有。永遠不會。」

我發現自己在哭,爆哭,無法控制,無法停止。「這也太荒謬了吧,我當然已經知道這一切,我當然知道自己是…」。

但知道這點並沒有任何幫助,痛苦持續了將近一個小時。最近我看了一篇關於子宮移植的新聞報導。有人推測跨性別女性有朝一日或許有辦法懷孕。我為了這個議題寫了一篇文章。但是我已經太老了。

依照順性別者的標準,我已經進入更年期了。但是年輕的跨女們和下一代可能有一線希望。

懷孕和分娩並不是「女人的證明」

許多順性別女性都面臨無法生育的問題。在美國,有超過一百萬位順性別女性出生時就沒有子宮。也有些順性別女性「子宮環境不良」,受精卵無法在子宮內著床。我最近寫了一篇關於代孕的文章。代孕對男同志伴侶和體質不適合懷孕的女性來說,都是個可行的選項。對跨性別女性來說也是。漢娜和傑克·葛拉夫最近才因為代孕,終於有了孩子。

https://www.instagram.com/p/CACuoXlAhlq/

所以說,怎麼樣才算是位母親?母親要在場。要處理尿布和高燒、帶午餐和忘記交的作業。要衝進學校的辦公室、申訴小孩遭到校園霸凌。要在孩子從鞦韆上滑下來的時候抓住她,或者把膝蓋破皮的他從地上抱起來,讓「痛痛飛走」。

做為一個母親,就是要讓孩子的人生變得更好。

隨著新性別典範的發展,姙娠和母職的連結正在改變。我的朋友崔斯坦在幾年前以「孕夫」的身分上了新聞。他生了一個健康的寶寶,但他不是母親 —— 他是一位「爸爸」。

說到這個…

「別叫我『爸』」

2016年時,我已經開始社會性別轉換好一段時間了。2016年3月我開始服用賀爾蒙,覺得必須有所改變。我的兩個孩子都還在叫我爸爸。聽了感覺… 怪怪的。

而且老實說,場面有時也會弄得很僵。2015年的夏天,我跟我小女兒一起去海邊。她跑去踏浪。我在毛巾上躺著,穿著一件式泳裝、瑪麗蓮·夢露般的太陽眼鏡,感覺光鮮亮麗。突然有一陣浪打上岸,她朝我跑來,開心地喊著「爸、爸、爸、爸、爸、爸、爸、爸!

( 我的媽啊,快叫這孩子閉嘴!!)

幾個月後的電影院。電影散場時,我的小孩們跑來找我。「爸、爸、爸、爸、爸、爸、爸、爸!」(兩。個。都。是。簡直就像雙聲道環繞音響)。我化著妝,穿著胸罩和耳環。打扮得美艷動人。我覺得電影院中的每一個人都盯著我。

那天晚上我對兩個小孩宣布我不再當「爸爸」了。

我們有一些爭吵。對我兒子來說這特別痛苦 —— 他為了尊重我的「父親地位」,拒絕用這個詞稱呼我前妻的新老公。「我已經有爸爸了」他告訴他們。這是忠誠。他是一個好兒子。他尊重了我。而我卻要把這一切丟棄。

整個過程有點波折。後來我們決定叫我「凱西」 —— 雖然我不喜歡孩子們叫我的名字。

我們在網路上找到的一個叫法是「兔兔」,一個隨便選的綽號。我的小女兒和我都覺得聽起來很可愛,所以她用了一陣子。但有次她跟朋友聊天時說「我的兔兔說…」,把朋友們都嚇了一跳。「你有一隻會說話的兔子?」所以… 對。我們後來就沒再用這個叫法。

最後我厭煩地告訴他們「要是我們有一個代表女性家長的字該有多好!

你是說,『媽媽』?

對,我當然是說媽媽。我是你們的家長,我也是女性。沒那麼難吧。

我沒有想到這件事情衍生的後果。

2017 年的母親節前夕,我前妻傳給我一封訊息,話說得非常難聽。「你不是他們的母親 —— 永遠都不會是!」這讓我很崩潰。我很訝異她竟然這麼有敵意。我生氣了。衝突不斷上升。五個月後,我們已經捲入一場激烈的監護權爭奪戰。

但我們在法庭上冰釋了。我表現出誠意,無意激起衝突。我對前妻的養育方式讚譽有加。我的前妻突然就撤告了。

我們之後聊這件事的時候,她邊哭邊告訴我「我一直把你當成惡霸。但是在法庭上看著你辯護自己作為家長的適當性時,我才意識到自己才是惡霸。

開庭前她告訴我「我不會跟你分享母親節」。我生氣地告訴她,她已經和四千萬名母親共享這個節日了。

事後跟她聊,我才發現是一場誤會導致她認為我想挑戰她和孩子們過母親節的權利。我完全沒有這樣的意思 —— 提前或延後一週慶祝我都很高興。

因為分娩的關係,她也覺得自己有資格獲得「媽媽」徽章。我邀請她聊聊這種感受。我有些女同志朋友也有孩子 —— 她們都是媽媽 (事實上,這對許多女同志家長而言也是一個痛點 —— 有些人會輕賤地說非姙娠的那位母親不是真正的母親)。也有許多女性是透過代孕或領養成為母親。

我跟她說,點出她的繼子也叫她媽媽。(我忍住沒說的是,在我轉換性別之前,她並不介意自己鼓勵孩子們叫她的新任丈夫「爸爸」)。

最後她終於讓步,承認可以有不只一個媽媽。但她也坦言自己還是覺得被挑戰,並感到有些失落。

我們和解了。

但是我學到一課。我應該先跟她討論的。我應該讓她參與那個過程。是的,這是我和孩子之間的關係;但這確實影響到她,儘管是間接的影響。把她包含在這個過程之內,是更聰明而友善的做法。

跨性別家長的問卷調查

我在跨性別女性賦權會議(Empowered Trans Women Summit)跟許多跨女交流,發現很多跨性別女性不用「媽媽」這個稱呼。莫妮卡·赫姆斯(Monica Helms)說她的孩子們叫她「爸爸」 —— 「我不想搶了我太太的位置,」她跟我說。坦白說,我覺得很不好意思。我從來沒有考慮到這一點。

我於是決定在幾個臉書上的跨性別支持社團裡做了一份問卷調查。以下是我的發現:

  • 在那些有小孩的跨性別女性當中,有將近三分之一(30.4%)的受訪者讓小孩喊「爸爸」(或類似的稱呼)。

  • 四分之一以上(28.3%)的跨性別女性受訪者讓小孩喊名字。

  • 將近四分之一(23.9%)的受訪者讓小孩喊「媽媽」。

  • 十分之一的家庭使用特殊稱謂,像是「兔兔」、「木米」或「泡泡」。

  • 只有大約二十分之一的跨性別女性受訪者,會和孩子用「媽媽」和「爸爸」的複合稱謂,如「媽拔」或「爸咪」。


有些家庭會把家長的名字和「媽媽」混在一起,像是「丫媽」或「媽喜」。

問卷結果和建議

受訪者小孩的年齡層很廣,從嬰兒到26歲的成人都有。一般來說,大多數的受訪者是近三年才跟她們的孩子出櫃。

出櫃

小孩聽到家長即將展開社會性別轉換,通常不會有太多反彈。很多小孩會盡全力支持自己的家長。有些小孩會有負面的情緒反應(大哭等等),但這通常是因為一些誤解才造成的(以為家長要離開他們之類的)。

如果有另一位家長的支持,出櫃的過程會更加健康、順暢。在少數的案例中,另一位家長會大力反彈,表現得非常反跨 —— 他們可能在小孩面前故意性別錯稱,或是長達四年不讓另一半見小孩,直到律師介入才願意鬆手。

依據這份問卷的結果,我會建議跨性別家長花幾個月的時間慢慢跟孩子出櫃。不必一開始就直接跟他們講你的個人經驗,而是可以從一些明星、書本、影視或漫畫角色出發,讓他們對LGBTQIA社群的處境有所認識。接著在他們面前採取一些突破性別框架的打扮(戴耳環、穿手環、穿「給女生穿的」T袖)。

至於名字,你可以設定一個時限,例如:「孩子們,我希望下次生日前你們都可以用我的新名字」。

《What Makes a Baby》《Introducing Teddy》《Jack(Not Jackie)》等書,都是很好的參考。

有位母親推薦 Walk Off the Earth 的MV〈Alright〉

等等… 你也是人?

你的孩子之所以會對於你的改變有負面反應,是因為對孩子們來說,爸媽不是單純的「人」 —— 在孩子的生活當中,爸媽意味著各種角色、功能和職務。爸媽理當恆久不變、令人安心。

光是他們發現不只是他們小孩,連身為成人的「你」都可能經歷劇變,就足以使他們深深動搖,也就更別提你跨出去這件事了。

「爸媽也是人」這個概念,最好讓小孩慢慢理解並接受,成為一個明確的既成框架。「對,家長也有自己的感受和人性的一面。但是,家長也還會陪伴在你的身邊。」

最難的部分

當一個跨性別家長,最難的部分不是孩子,不是跨出去這件事。是人。孩子身邊的人會發表恐跨言論,或者提出「合理的懷疑」 —— 他們會說:「我只是實話實說,好嗎?」。(實話還輪得到你來說嗎?)

姻親。 前妻的新丈夫。 祖父母。 這些人都可能成為重大挑戰。最好先對此做好心理準備,步步為營、各個擊破。

跨性別母職剪影

漢娜

我一直知道自己是跨性別,也早就做好孤老終生的準備,以為約會、愛情和婚姻都是我不可及的夢想。😔

五年前我認識了 @jake_graf5,兩年後跟他結婚,現在竟然晉升人母。我知道小時候的我一定沒想到這一天的到來。♥️👩🏼‍🤝‍👨🏻👶🏻

我想告訴所有正在考慮暫緩荷爾蒙治療、凍卵凍精的跨性別者們,如果有選擇的話,請不要倉促做出決定。如果你覺得自己絕對沒機會成家,請務必先慎重考慮再做這個重大的決定。 😊👍🏼

愛你喔!❤️❤️❤️❤️❤️

https://www.instagram.com/p/CACuoXlAhlq/

瑞秋

我的小寶貝一直是我最有力的支持者。 我在她剛滿 2 歲時開始跨出去。現在她就快滿 3 歲了!她總是第一個稱讚我的妝容或裙子。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生命中最親愛的小寶貝!

https://www.instagram.com/p/B__xnCfAGP5/

咪卡

如果幾年前告訴我,我將成為一名跨性別女性和單身母親,跟兒子一起應對疫情的話,我會問我在哪裡可以播放這部末日的電影,而不是問為什麼這是我的現實。

然而,我就在這裡。

生活很奇怪。 每天都有很多心理層面需要處理。

我正在學習我的極限。 我的長處。 我的弱點。 我能做什麼。 是什麼讓我癱瘓。

https://www.instagram.com/p/B-8RXTMHs5z/

泰勒

生命並不總是像照片中那樣美好。結婚 4 年後,我和太太的關係陷入瓶頸。 我當時正在為性別不安而苦苦掙扎,她則想要孩子。 養孩子這件事嚇壞了我。

萬一他們跟我一樣?

萬一他們也壓抑自我,經歷跟我一樣的痛苦?

萬一他們跨出去,而我沒有跨出去?我能忍受嗎?

2018年1月1號,我們度過了婚姻中最慘的一年後,我太太有了一些改變。她跟我說,她發現我的性別並不影響她對我的愛。她說她已經做好心理準備,我隨時可以跨出去。2個月後,我們發現她懷孕了。

我等到我們的女兒出生,確認她健康快樂後,我才開始跨出去。從那以後,生活就變得多采多姿。我太太對我的接受,以及女兒的出生,讓我對真正的愛有所了悟。直到那時我才如此充分地了解真正的愛是什麼。

2020年母親節,我的妻子送我一枚女款婚戒,來代替我原來的(男款)婚戒。那真的是個美好的一天。我之前對於生孩子的那些疑慮,已經煙消雲散,至今亦然。

當然,我還是會對未來有些憂慮。她會想跳父女舞嗎?有辦法跳嗎?誰會陪她走紅毯?種種的這些憂慮… 但我知道我們的女兒,會有兩位愛她、也彼此相愛的開明家長,一起陪伴她長大。

https://www.instagram.com/p/CAgEpt3n3wu/

布魯克林

我的兒子和太太都很支持我跨出去。我真的不知道少了他們該怎麼辦。我心中對他們有著滿滿的感謝。

https://www.instagram.com/p/CABBuhHgXWv/

喬西

2016年,我跨出去了。當時我的兩個女兒21歲和17歲。

2016年8月我出櫃時,老二選擇與我斷絕關係。她不接受我、不支持我。她說我的跨性別認同是錯的,我很自私。這句話痛徹心扉,因為我的兩位女兒一直是我的心肝寶貝,我非常愛她們。沒有她在我的生活中,讓我意識到我為做真正的自己所付出的代價。

這張照片是我和姊姊的合照,是我在聖丹斯電影節的一個座談會上發言後拍的。她叫我「爸爸」或「喬西」。

https://www.instagram.com/p/B__-4mIg9_V/

瑪麗莎

我的跨性別母職經驗:尷尬。我在女兒1歲時跨出去。從小我就讓她喊我「麗西」,因為我覺得讓她在公共場合叫我爸爸很尷尬,而我也不是她媽媽。她現在11歲,她叫我瑪麗莎,那是我的名字。

對我來說,母職代表照顧我的女兒和她的需要,讓她像我尊重她一樣尊重我,並教導她成長為一個優秀、有能力的年輕女性。我的育兒經驗一直很艱難,因為我的前任和她的家人,以及社會的許多層面,都竭盡全力試圖從我身邊奪走我的女兒。我必須努力奮鬥才能保住我今天所擁有的。

妮可

回想起我人生中第一個母親節,我記得我們拍這張照片時,印地如何低頭對我微笑。他當時好小。今天早上我說不出話來,我很感激這個完美的小男孩改變了我的人生!我還在不可置信地哭泣,因為這是我夢寐所求的事。

我知道上帝自有計畫,我很感激擁有印地葛是祂給我的安排。

我一直認為,因為我是跨性別者,我無法過正常的生活,但我成功了!我現在26歲,結婚已經將近5年了,小孩子快滿2歲!我已經戰勝我原本的生活。。

六年前,我在拍A片。我決定要改變我的人生。

我沒有給你生命的恩賜,
但在我心中,我知道。
我感受到的愛是深刻而真實的,
彷彿總是如此。
我們擁有彼此
就像夢想成真!
不,我沒有給你
生命的恩賜,
宇宙給了我你這個禮物。

只有你自己可以改變你的生活,讓自己走上常軌!

https://www.instagram.com/p/CABAiHMAL9R/

克莉絲汀

扶養女兒的過程中,我發現我努力成為男子漢的典範。也許我之所以會這麼做,是因為我想要給予她們機會學會一般所謂的「陽剛」技能,就像是我媽在我和我哥哥小時候,所教導我們的「陰柔」技能,像是縫紉和廚藝(我媽說,這樣以後太太就不必做所有的家務事)。遺憾的是,即使在許多「開明」的西方社會中,性別分工還是十分嚴重。

也許我媽教導我們縫紉和廚藝,是她個人的一種女性主義實踐。我很感激她這麼做。 當我試圖成為一個更好的父親時,我也試圖成為一個更好的女性主義者。

P.S. 大約一周前,我發現我必須重寫〈我以為女人想要什麼〉的這一章。 :) 也許我應該把它改名為〈青蛙公主〉:D

P.S.S. 我剛剛注意到我正在用的這本舊筆記本有段古希臘文的題詞,告訴我應該用它來研究考古學 —— 看來我正在做這件事!哈哈 :D

P.S.S.S. 發現我好像從小就想當媽媽 ❤

這是我和我最棒的非二元小孩。🌸

對我來說,做母親就是要與我的孩子建立更緊密的聯繫。 雖然我當過他的父親,但被稱為媽媽對我來說是種深刻的感動。看著你的孩子認識自己是誰,繼承你的才華,並且青出於藍。

但我最引以為榮的兩個時刻是,孩子國中時回家告訴我:「我很怪,但沒關係!」然後在兩年前出櫃為非二元。

他真的很棒,作為媽媽的我也與有榮焉。

https://www.instagram.com/p/B__w2owgPQr/

迪-安

這是我和兩位女兒的合照。她們陪伴我一路走到今天。但起初我並不知道,我跨出去這件事會對她們和我們全家造成多麼大的衝擊。她們在學校總是會被問:「你為什麼有兩個媽媽?你媽她們是不是女同志?」

那時候我們全家人都很煎熬。 但時間證明了一切都會有好轉的一天。現在我們可以一起做很多事,社會也將我們視為母女。我們可以盡情做我們想做的事,不用多做什麼解釋。出去喝咖啡☕️和逛街 🛍。

我永遠不會忘記我女兒第一次叫我媽媽,那是我一生中最美妙的時刻。我很高興能在公共場合被稱為媽媽。剛過完母親節,我細數著那些艱難和美好的時光。

我很感謝我兩位美麗的女兒。她們陪伴我共度難關,我真的很以她們為傲。我們成功了。

https://www.instagram.com/p/CAHh_6NnAfT/

香農

我從小就想當媽媽。

我的母性本能一直很強烈,我從來就不想當別人的「爸爸」。 感覺不對。

身為一個跨性別女性,冒牌著症候群有時會讓我懷疑自己是否配得上媽媽的頭銜。但追根究柢,無論你的孩子是親生的還是收養的,重要的是你如何養育他們。做母親是一種愛的表現。只要能做到這點,剩下的就會游刃而解。

https://www.instagram.com/p/B__s0spA9va/

凱西(原文作者)

這兩位孩子見證了我跨出去的每一步。從我2011年開始謹慎地探索陰柔特質,到我第一次穿一件式泳裝,到我跟校方和安親班那邊解釋我跨出去這事情,我的孩子都陪伴著我。

我的孩子們始終都陪伴著我。

2017年,有人對我惡意中傷 —— 「你不是他們的媽媽,你永遠不會是」。我已經成年的大女兒(沒有入鏡)立刻回嘴說:「你就是我媽,其他都不重要。」

當母親是我在地球上做過最棒的事,也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經歷。

https://www.instagram.com/p/CAAQXu5AHvM/